發布時間:2017-06-28 18:49 來源:豫都網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
合成琦籽
□記者樊雪婧
核心提示│有一種考試范圍叫做“整本書都考”,劃重點有一種考試重點叫“我講過的高校都是重點”……近日,省內高校齊齊進入考試季,考試這樣的季遭調侃讓人忍俊不禁,同時也將“劃重點”帶入視野,熱議成為師生熱議話題。成學
那么,生表示贊大學生愛不愛“劃重點”?高校老師又該不該劃重點呢?對此,劃重點大河報記者進行了走訪。
走訪
超八成學生愛上“劃重點”,這樣復習更高效
“當然得劃重點啊,不然一周連考3門課,每門課都是厚厚的一大本,誰也吃不消啊。”近日,大河報記者走訪鄭州多所高校,多數大學生表示,“劃重點”很有必要。因為,期末半個月要將半年的課程考完,超九成考試是閉卷,復習記憶難度很大。“如不劃重點,恐怕難以通過。”
鄭州某高校一社團對“劃重點”問卷調查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說法。數據顯示,對于期末“劃重點”的態度,65.8%的學生選擇“有必要”,23%的學生選擇“視科目而定”,僅有11.2%的學生認為“平時已掌握,劃不劃沒關系”。
而就科目的選擇上,95.5%的學生認為“公共必修課需要劃重點”,53.8%的學生選擇“專業必修課也需劃重點”;而就目前現狀,65%的學生選擇“必修課老師會劃重點”,36.5%的學生選擇“專業課老師會劃重點”,27%的學生選擇“所有科目都劃了重點”,13%的學生遭遇了“任課老師不劃重點”。(調查為多選,故總數相加不是100%)
現象
不到“劃重點復習擔心”時間“走彎路”
“其實,大部分科目的老師都會在最后一節課給大家劃定重點范圍,有些詳細到節點,有些則很粗略,不管如何,都會有一個重點復習的范圍。”某高校新聞專業大三學生劉赫表示,有些老師在學生的軟磨硬泡下,劃重點范圍越來越小,偶爾也會直接透露個別大題。“不到最后一節課,班里很多同學都不會復習,生怕最后重點不對,走了彎路浪費時間。”
某高校教師告訴記者,別看平時班里很多同學都不上課,一學期難見一次面,但這最后一節課,一定是全數出勤。
而外語專業學生小楊則透露,一般拿到考試重點,班內就會分工合作,有人負責核對,有人負責整理課件和筆記尋找正確答案,有人負責錄入電腦,還有人負責復印,分發全班共享。“當然每科的負責人都不同,所有人都會參與進來。”
“通融的老師,期末打分評教分就高;也有個別老師超級嚴厲,不劃重點,讓你掛科毫不留情,這樣的老師往往都有外號,而且評分不高。”小楊坦言。
非議
“劃重點”助長逃課風
采訪中,幾位教師均表示,“劃重點”雖能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,讓卷面成績更好看,但也助長了學生考前突擊的不良風氣。一位教師表示,對于不少學生而言,如果能夠“考前抱佛腳”,平時聽不聽課也就無所謂了。
“必修課選逃,選修課必逃。”鄭州某高校生物專業大二學生嚴豐告訴記者,一學期課程安排少則十余門,多則二十余門,學期全勤聽課實際上跟高中生差不多,大多時候晚上也會有課。嚴豐說,班里不少同學平時上課都很懶散,想去就去,不想去就直接翹課,在課上的同學也有不少是在睡覺、閑聊、玩手機中度過的,認真學習的學生并不多。“不管平時如何表現,最后只要背重點,稍稍努力都能過關。”
嚴豐室友趙子琪上學期一門課從頭聽到尾,很認真做了筆記,最終還沒有考前通宵背重點的同學分數高呢。
無奈
課堂沒“引力”只好“抱佛腳”
“劃重點”為什么成了大學生考前必抱的“佛腳”?對此,大多數學生表示,實在是課堂沒有吸引力,但要通過考試,只好如此。
“我們有個老師,就是照著課本念念,聽課就跟聽天書一樣。”某高校建筑專業學生唐兵告訴記者,這樣的老師不少見上課,學生上課只能睡覺,逃課也就不奇怪了。
唐兵還說,有位專業課老師就很不同,從業界到學校任教,課上有很多鮮活案例,講解又通俗易懂,那門課往屆掛科率很高,可我們班沒有劃重點,還是全部通過。“他的課從不點名,但幾乎沒人曠課,偶爾有人請假,也要借筆記去翻看。”
“大一到大三的不少課程中,有很多重復的內容,重復學有什么意義呢?”而法學院大二學生劉曉玲則表示,有些課程跟所學毫無關聯,又和學分掛鉤,與其浪費時間復習不如劃了重點,把時間留給專業課。
糾結
重點劃不劃高校教師難
走訪中,不少高校教師表示,對于是否“劃重點”,他們也很糾結。由于教學壓力大,如果不劃重點,有可能大面積掛科,學期末評教,學生給的評價難看。
一位教師指出,“擴招后,不少課程變成大班教學,人多嘈雜,學生本就容易走神。如果老師水平再不足,就只能靠點名留學生。”她還表示,“為了讓學生聽起來有意思,每節課都要提前多天備課,還要多方尋找素材。”
面對如此觀點,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一位教授表示,“劃重點”屬于治標不治本,劃了之后分數高了,可對學生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沒用。他表示自己不會給學生劃重點,但會在講課中提醒學生哪些知識點重要。因為,學校并不允許劃重點,不勞而獲對平時認真上課的同學不公平。
“希望學生們能夠珍惜四年大學時光,好好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,為工作打好基礎。”他建議,教師首先課要講得精彩實用,讓學生能聽懂、愿意聽。“如果水平不高,只能依靠點名來留住學生,依靠劃重點來補足分數,那就喪失教育本來的意義了。”
建議
實踐出真知,考核機制可多元化
走訪中,一位高校教務負責人表示,大多數高校禁止劃重點,并將這一禁令與師德考核掛鉤。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,所以每個專業所學課程的設置都是結合社會需求等多方考慮,并不是“無用”的。
那么,如何才能喚醒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,減少對“劃重點”的依賴呢?河南大學新聞專業一位教師告訴記者,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,掌握知識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實踐,把試卷上的考試搬到生活中,用實打實的問題來考驗。“這種方式無法依靠劃重點來突擊,自然就不會依賴它。”
記者注意到,一些老師也將想到的高招運用到教學中:多元化考核劃定分數。比如,卷面成績只占40%,其余成績由日常作業和課堂參與來組成;又或者開、閉卷方式相結合,靈活掌握的知識和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分開考察。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