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3日清晨,三鄉行揚州江都區仙女社區的最新走進者慕義診現場早已排起長隊——江蘇省腫瘤醫院(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)“三鄉行”公益醫療行動來到這里,十多名省級專家攜手當地揚州洪泉醫院醫護人員,快訊帶著移動醫療設備與專業診療服務,公益為居民送上一場 “家門口的醫療揚州憂鎮健康盛宴”。從跨市趕來的江都解民江患患者,到上門服務的入戶移動B超,再到恰逢節點的三鄉行淋巴瘤科普,這場公益行動讓科技與溫情裝滿了社區的最新走進者慕每個角落。
跨市尋診:鎮江患者趕早來,快訊路程減半解煩憂
(資料圖)
“我特地從鎮江趕來,公益相比去南京復診,醫療揚州憂鎮路程直接縮短了一半!江都解民江患” 在義診隊伍中,入戶47歲的三鄉行顧女士手里攥著提前打印好的咨詢清單,語氣里滿是期待。2018年11月,她在省腫瘤醫院做了乳腺癌手術,多年來一直定期往返南京復診,路途奔波始終是她的心頭事。不久前,顧女士看到“三鄉行”要到江都的消息,還得知自己一直隨訪的乳腺外科主任醫師姚宇鋒醫生會到場,當即決定專程趕來。
“姚主任,我現在到了更年期,激素水平變了,一直在吃的藥要不要調整?會不會增加復發風險?” 輪到顧女士咨詢時,她一口氣說出了藏在心里的擔憂。姚宇鋒仔細查看她的復查報告,耐心解釋激素變化對病情的影響,最終給出“繼續按原方案服藥”的建議,還叮囑了后續隨訪的注意事項。“這下徹底安心了,不用再跑南京,太方便了!”顧女士笑著說。
義診現場,像顧女士這樣的“跨市患者”不在少數。面對父老鄉親,不少揚州籍的省級專家還特意用家鄉話交流,問診時多問一句“最近胃口怎么樣”,叮囑時多添一句“有問題隨時聯系”,讓嚴謹的診療多了份鄰里間的溫情。
科技賦能:掌上B超入戶來,“巴掌神器”顯神通
“您慢慢躺下,我先幫您查肝膽脾胰,別緊張。”當天上午,省腫瘤醫院超聲科主治醫師劉露帶著掌上超聲設備,走進了唐女士的家。去年,唐女士因腹部疼痛被確診為膽囊癌,年底做完手術后需定期做B超復查,但她家住在沒有電梯的5樓,上下樓對術后恢復的她來說比較困難。“三鄉行”團隊得知情況后,特意安排劉露醫生、腫瘤內科主治醫師滕悅和副主任護師李文娟上門服務。
劉露從隨身包里拿出手機大小的超聲探頭,輕輕連接手機后,便開始為唐女士做檢查。很快,清晰的臟器圖像出現在手機屏幕上,和醫院診室里的B超畫面幾乎沒有差別。“肝臟、脾臟都很正常,沒有異常情況,你放心。”劉露一邊指著屏幕講解,一邊補充,“要是遇到復雜病例,我們還能一鍵發起遠程會診,讓更多專家一起判斷。”
一旁的滕悅醫生緊接著為唐女士問診,仔細核對她的藥物服用記錄,調整了后續治療和隨訪的頻率;護士李文娟則坐在沙發上,手把手教她怎么通過飲食調理身體,哪些運動適合術后恢復。“真沒想到啊,躺在家里就能做B超,不用來回折騰,這醫療技術太先進了!” 唐女士看著手機里的檢查圖像,忍不住連連稱贊。
這場公益行動里,像這樣的“移動醫療神器”不止掌上超聲。現場還有CT移動篩查車、移動超聲篩查車 —— 居民不用去醫院排隊,在家門口就能免費做檢查,而且有省級專家當場解讀報告。據介紹,那臺“巴掌大”的掌上超聲更是“全能選手”,心臟、腹部、血管等多部位檢查能一鍵切換,成像精度媲美專業設備,無論是基層診所的診臺,還是居民家里的沙發,都能隨時變身為 “移動檢查室”。“家門口就能做 CT,還有省里的專家給解讀,這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!” 剛做完檢查的居民王大爺感慨道。
科普貼心:淋巴瘤宣傳日,實用知識送上門
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傳日,義診間隙,“三鄉行” 團隊還同步開展了淋巴瘤公益宣教活動。省腫瘤醫院專家分別圍繞《淋巴瘤患者的全程管理》《淋巴瘤患者的護理要點》《淋巴瘤的病理診斷》等主題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專業知識,還通過互動提問的方式,幫居民化解對淋巴瘤的認知誤區。
其中,省腫瘤醫院護理部主任張柳柳帶來的科普,讓在場居民聽得格外認真。針對癌癥患者常遇到的味覺、嗅覺變化,她建議:“如果吃飯時對金屬味道敏感,可以換成陶瓷或塑料餐具;飯后嘴里有異味,嚼片檸檬、薄荷糖或口香糖就能緩解,但要是有腹瀉癥狀,就別吃無糖的了。”
提到食欲減退的問題,張柳柳給出了具體方案:“可以試試少吃多餐,1到2小時加一次餐;飯前半小時先喝點湯水,能避免早早覺得飽,但要是需要幫助吞咽或者緩解口干,就可以在吃飯時喝湯。” 她還補充,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補充B族維生素、消化酶或益生菌,也能吃點山楂、白蘿卜、小米粥、山藥、酸奶等開胃助消化的食物;如果這些方法不管用,一定要及時找醫生,通過藥物緩解便秘、惡心、疼痛等不適。
“不管是患者還是健康人,都要記住這幾點。” 最后,張柳柳特意強調,“第一要積極調整心態,別被情緒影響;第二要規律作息,別熬夜;第三要合理飲食,營養搭配均衡;第四要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把這些堅持好,才能更好地守護健康。”
從跨市患者的信賴,到入戶診療的便捷,再到健康科普的貼心,這場 “三鄉行” 公益醫療行動不僅讓省級醫療資源真正下沉到基層,更用科技的力量和溫情的服務,把“在家門口看好病、學知識” 的愿望,變成了居民觸手可及的現實。
通訊員 萬秋燕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萬惠娟
校對 盛媛媛
標簽: 最新資訊
電話:400-123-4567
傳 真:+86-123-4567
手 機:13800000000
郵 箱:admin@qq.com
地 址: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88號